在不少人看来,中国收藏市场大到古代书画、玉石、器物,小到日常生活中的茶、酒,凡具稀缺性或升值潜力的物品,都已被游资“爆炒”过多轮,此时参与,大有泡沫破灭前接最后一棒的风险。但在圈里人看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定价机制正一步步走向正常化,小众收藏格局逐渐形成,市场不仅没泡沫,且现有些成交价格仍不能反映出艺术品的真实价值。
圈内多数人士认为,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艺术品市场价格将继续坚挺。数据统计,若某一年GDP增速8%,则这一年艺术品价格增幅将达到20%。
收藏产业链已张开
83家拍卖企业、499场拍卖会、总成交额194.58亿元、成交量同比增长88%……一连串的数据,勾勒出2010年北京艺术品拍卖市场盛况。也就是在这一串让行业为之振奋的数据出台同时,一场有关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大讨论在业内急速升温。而所谓的泡沫,主要包括我国市场中的游资以及无孔不入的境外热钱。
相比股市、楼市动辄千亿的市值,艺术品收藏市场是一个小众群体,几百亿元的成交量已经是最好成绩了。因此游资流入的确会对这个群体产生影响,有人据此大胆推测,游资有可能已经成为支撑艺术品市场成交量的主要命脉。
虽然无法判断游资所占成交量的比例,但多年从事拍卖师工作的国家注册拍卖师季涛发现,如今出入高端拍卖会的人中有70%-80%是新面孔,这一现象从去年春拍开始,到秋拍时已尤为明显。这些陌生人出手阔绰,所向之处,众多上世纪90年代初靠“捡漏”起家的收藏家不得不“缴枪”。“收藏家们把全部藏品都拿出来,仍不能满足买家的需求,甚至有一些拍品此前有过流拍记录,但在近两届拍卖会上,却以高出卖家心理价位的价格成交。”对于当前市场资金流动现状,季涛表示。
不可否认,游资的存在有力地刺激了中国收藏市场由震荡走向“辉煌”,但更多的人认为,游资存在,使得整个收藏产业链处于亚健康状态。“以翡翠为例,近一年来价格增速过快,一只手镯轻易就卖出几百万元,且买的人中投资客多,圈内人少,整个市场受游资影响较大,呈现出不健康的态势,游资一走,市场乱套。”对此,北京大学珠宝玉器鉴定检测中心主任、教授王时麒表示。
游资撤了市场也繁荣
“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藏家,这么大的购买需求,这么高的购买力。”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凤海这样表示。更令他始料未及的是,2010年红火的拍卖市场品类齐全到让人震惊。原本拍卖公司仅仅是看好古代和近现代书画,可结果却是包括书画、手表、艺术陶瓷、名砚、鼻烟壶、茅台酒、钱币、古旧家具、古籍、古琴等在内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全线繁荣。
区别于游资阴谋论,在众多拍卖人士看来,市场此时的繁荣,经历了漫长的调整和等待,市场中的艺术精品又具有不可再生特性,因此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艺术品价格累增根本不需要假手外力。
“如果中国国民经济年增8%,那这一年艺术品价格的增幅就能达到20%。”从事多年艺术品研究和拍卖工作的保利拍卖首席拍卖师刘新惠总结出这一规律。中贸圣佳艺术品顾问赵榆则表示,艺术品是不可再生的,卖一件少一件,它有很深的文化内涵,甚至还有科技内涵。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表示,在这个市场中,没有一股力量可以“左右这个市场”,左右这个市场的是艺术品的内在价值。
“收藏家面临大洗牌”
刘新惠认为,中国艺术品价格市场“真正的高地没上去,行情是现在进行时”。“以中国书法精品为例,去年保利拍出了4亿多元,大多是经典存世作品。这些精品多少钱买其实都不贵,因为中国艺术品从来就不便宜,目前花钱还能买到,是当代收藏家的福气。”
而在季涛看来,艺术品拍卖市场陌生人的出现,似乎预示着一个全民收藏时代的终结,另一个更为高端、更趋于正常化和成熟化的艺术品收藏时代已经到来。
“极少部分高端人群收藏高端作品。普通的爱好者只能收藏相对低端的艺术品。外界很关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但只是10%的作品价格出现大幅上升,其他藏品每年仅增长百分之几,另有一些艺术品价位多少年都没有变过,处于收藏界金字塔的基座。
因此,我们不要因为几件成交过亿元的藏品,就说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进入过亿时代。那仅仅是塔尖部分,比例很小。”对此,董国强表示。在他看来,未来十年,内地收藏家队伍将面临一个换血的过程。“过去很多年里一些人靠‘捡漏’成为古董收藏家,这本来就是历史的误会,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今天的资本时代,想成为一名收藏家只有靠实力说话。”董国强表示。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访中原实力派书画家樊索莉女士
——访中原实力派书画 家樊索莉女士
“漫天瑞雪似瓊瑶,凛冽寒风百花凋;只缘浑身都有節,擺弋枝叶独逍遥。”
这是国学大师、文苑尊宿刘贵翘教授题给当代画坛大家樊索莉女士的《咏雪竹》诗。
一
现任中国书画艺术家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古今文化研究院、华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的实力派书画家樊索莉女士,1963年出身在郑州市的一个书香门第。樊索莉幼时,就开始临摹书画,经年不辍。父亲樊延瑞所画之梅、兰、竹、菊,使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游园中,面对拔挺苍翠的竹林,她兴致勃发。在父亲的引导下观察竹子生长和四季变化规律,揣摩它们在风雨中摇曳的千姿百态。从自然界的感悟中培养和激发她的创作热情和灵感。后又经名师指点,她笔下之竹,由形似渐近神似,在中原赢得佳誉;深悟雪竹之精髓,所画雪竹,俏、峭、挺、节,神态浓厚,生发出凌霜傲雪之气节。
二
她的创作,柔和了清初画坛通今博古的一代文豪郑板桥不“从俗流,不为俗物”孤高的情操;凝聚了晚清“海派”具有创作精神的代表画家蒲华“潇
洒奇逸、天马行空,笔力雄厚奔放、水墨淋漓、凝练流畅”的精魄;吸纳了董寿平写竹时“笔墨简练、坚挺轩昂、横图空灵”的技法。博采百家之长,熔古炼今,独成一体,形成自己的风格。其作品,意境大气高雅,笔墨酣畅,匠心独具,曾被国内多家报刊报道,并得到海内外收藏家所珍爱。
三
走进樊老师工作室,欣赏着这位颇具才气的巾帼挥
毫泼墨,使吾等徜徉在艺术之殿堂、沉浸在艺术的享受中。她画墨竹,多为写意之作,一气呵成。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叶竹单枝,无论风雨中,还是月光下,都极富变化之奇;如竹之高低错落有致,浓淡枯荣疏密有序,点染挥毫,无不精妙绝伦。画风清劲秀美,超凡脱俗,给人一种与众不同之感;她的竹石图,往往竹石相交,出奇制胜,给人一种“强悍”“不羁”“天趣淋漓、烟云满幅”之感;她画兰草,以重墨草书之笔,书尽兰之烂漫天性,所画叶子一笔点画,所画花朵如蝴蝶纷飞,笔法洒脱秀逸,十分有趣。她的画风,酷似板桥而又有所创新之笔,凸显其个性。
四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看着她的竹子画作,那片片凌乱不整的叶子、根根纤细瘦弱的竹竿,使我不由想起郑板桥竹子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再者,郑板桥的竹子画中,全部的竹子都是没有根的。无根的竹子形象郑板桥的一生也是在不断的漂泊中渡过的,
它高风亮节、不畏霜寒。所以,以竹子著称之人,都会把自己的意趣和心志寄托在竹子上来。郑板桥画竹,不管叶子是多还是少,总是凌乱着的,它在整体上不循求一种规律性的定格,而是恣意地舒展着自己的身躯。这种凌乱,是一种对个性的张扬,一种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和彰显。
五
我爱竹子!爱艺术巨匠郑板桥的竹,更爱艺坛新秀樊索莉女士的雪竹。因为,从天而降,晶莹明亮的竹节和随风摇曳的竹叶,似从画面冲天而出,迎着风雪,不畏严寒,挺拔昂扬。这分明体现出一股奋发向上、顽强不息的生命活力,体现出一种永无止歇的进取精神,体现出“玉碎不改节、四时不变色”的高贵气质。(编辑:张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