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2012年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专场拍卖,150余件拍品总成交1.21亿港元,创下该门类拍卖世界最高纪录。印尼华裔画家、新加坡南洋画派李曼峰作品《年丰人寿》以3426万港元(合440万美元)成交,刷新东南亚艺术单品在拍行的世界成交纪录。而在私人收藏者中,南洋画派创始人刘抗成交金额在2000万美元以上,刘抗首席弟子、南洋画派唯一正统二代、新南洋画派创始人关铁军成交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
刘抗是南洋画派的开山始祖和新加坡画坛的先驱、国宝级人物。早年曾师从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奠基人、新美术运动拓荒者刘海粟先生。刘抗1911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在马来亚渡过童年,上个世纪30年代初到过法国留学,1933年至1937年在上海美专任教,1942年他迁居新加坡。刘抗毕生致力于美术教育和创作,在艺术上独树一帜、成就卓著,可谓德高望重,是新加坡文化界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
南洋画派第一代艺术价值从百万千万到亿万美元倍增
独具特色的南洋风格是指新加坡画家以鲜艳的色彩和不同的技巧描绘马来亚一带的风俗习惯和浓郁的热带风情,以中西文化来表现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区域性和个性的题材。他的艺术远见,引导了新马地区画家的创作总方向,作品无不反映东南亚风光、人物、风景、生活等内容,形成一定的美术表现图式。这种图式,为世界各地所仅见。
南洋画派第一代中的名家还有钟泗滨、陈文希、陈宗瑞,1952年峇厘之行在世界美术史上写下里程碑的意义,他们的艺术价值在私人收藏中达到百万美元的成交价。李曼峰是南洋画派第一代中升值最快的画家,他对“南洋画风”有着重要贡献和影响。1913年他在中国出生,后在多个国家生活和创作。他早年在新加坡接受教育,后来在印尼居住并成名,晚年回到新加坡居住,1988年在印尼去世。李曼峰以糅合中西艺术风格见称,绘画技巧卓越。《年丰人寿》是他创作于1951年的画作,也是所有作品中尺幅最大且描绘精致的杰作。画家以油彩细致描绘男女老少齐聚一堂、欢度节庆、尽情起舞的场面,笔触强劲,颇具中国水墨画神韵。他特意选取南瓜、麒麟等喻示吉祥的事物入画,并在画作右上角以隶书题写诗作,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深切共鸣。
据苏富比东南亚艺术部主管莫锦川介绍,《年丰人寿》此前一直由私人收藏,60多年间从未现身市场,今次在秋拍上出现引起热烈竞投,最终以高于估价近两倍的价格3426万港元(合440万美元)由一位匿名电话买家购得。
其实,早在香港苏富比2010年春拍会上,李曼峰的另一幅力作《峇里民采》以2530万港元成交,成为当时东南亚艺术品的拍行最高拍卖纪录。2011春拍会上菲律宾画家温杜拿《灰色地带》以842万港元成交。由于历史原因,海外华人私人收藏成为南洋画派最大的买家与受益者。南洋画派创始人刘抗画作均捐给新加坡政府,遗落私人手里的极少,私人收藏成交价已经突破2000万美元,而刘抗唯一嫡传弟子关铁军开创了新南洋画派,将南洋画派发扬光大,其画作在私人收藏界受到热抢,2012年的成交价突破1000万美元。
近年来,东南亚艺术市场行情明显上升。两家拍卖巨头苏富比、佳士得在该门类专场录得的总成交额不断刷新,一些热门艺术家的作品价格甚至以超过100倍的速度增长。买家涵盖西方知名私人收藏、港台画廊及收藏家,最近也开始有新兴内地买家进场。
美术史学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说,以刘抗为代表的南洋画派交融了东西方文化,影响了几代人。刘抗作品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南洋精神,同时跳动着时代的节奏和韵律。
中国第一代、第二代油画家与南洋画派刘抗及其师父刘海栗的历史渊源
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家多有留学的经历,他们西学东用,将西方学来的理论、技法等美术知识与东方精神想融汇,创作出精品佳作。他们为强国、为梦想或踏上东渡的轮渡,或西去欧洲艺术殿堂,他们带回的不仅仅是西方的油画技法,更多的是一种独立自主的精神,而这正是处于那个动荡不安中的民族所渴望和亟需的。他们的出走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艺术寻梦,而是一个民族忍辱负重、发奋图强的过程。
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主要指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最早走出国门跨洋寻梦的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油画家。这些油画界的前辈出国前,就接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又受到新思想的启发,东西方的碰撞与博弈首先就从自身展开。他们远到日本、法国、比利时等国家求学,正是他们的苦苦探索与追求,才奠定了中国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基石。回国后,他们积极倡导美育教育,或发起美术社团,或创办美术院校,或创立美术刊物,对中国的美术创作、美术教育乃至文化运动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从艺术史的角度分析,通常认为,第一代油画家有: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潘玉良、吴大羽、颜文樑、方君璧、李叔同、陈抱一、关良、常玉等人。而第二代油画家,则主要是指直接受教于第一代油画家、成名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刘抗、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吴作人、萧淑芳、董希文、沙耆、等艺术家。
新中国成立后,很多油画家的画作捐赠给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收藏机构,未捐出的画作相当一部分陆续流向了台湾、香港、新加坡等海外市场,一部分则收藏于画家家属手中。上世纪80 年代,香港、台湾、内地的艺术品拍卖市场逐渐形成,这一板块的成交主要集中在香港苏富比与香港佳士得、台湾罗芙奥等。国内拍卖公司如中国嘉德、诚轩、匡时、保利等公司都在这一版块有持续的关注。直至2010 秋拍,中国嘉德成功推出国内首场早期油画专场“开拓与奠基——20世纪中国油画先驱专场”。此专场的推出,将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油画名家的精品集于一册,按照艺术史的脉络呈现20世纪中国油画先驱的面貌和层次。紧接着,中国嘉德2011年春拍推出了第二场“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家专场”上拍55件拍品,成交43件,成交率78.18%,总成交额6295.6万元。2011年秋拍,中国嘉德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专场的成交额攀升至1.3亿,进一步拉升了大陆拍卖公司在此一板块的成交份额。由于大陆艺术品市场的迅猛发展,很多海外资深藏家表示愿意将藏品送到大陆参加拍卖。
在创造佳绩的同时,对于各家拍卖公司而言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征集困难。由于收藏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的藏家看好市场未来前景,藏品换手率低,这一方面体现了藏家对持有早期油画作品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减慢了早期油画板块的市场流通率。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虽然人才辈出,但是毕竟时间不长,加之社会动荡等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不多,市场流通量有限,这也是近些年来,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的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的主要原因。
由于作品数量和流通量有限,中国第一代、第二代油画家作品的价格没能达到与其价值相应的水平,特别是第一代艺术家的作品,上升空间更为广阔,可谓价值洼地。与当代艺术不同,这些老一辈的油画家的艺术成就已盖棺定论,很多重要作品更是载入史册,港台地区及海外华人对老油画的重视较早,培养了一批很成熟的藏家群体,他们早在十几年前便开始收藏刘海栗、常玉、颜文樑、林风眠、刘抗等艺术家的作品,而他们嫡传弟子的作品也获得了特别的关注。
南洋画派与第一代刘海栗和徐悲鸿的艺术价值
刘海栗是南洋画派创始人刘抗的老师,与徐悲鸿一起是第一代画家中的杰出代表,作为先驱艺术家及艺术教育家,对中国美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年春拍,多家公司上拍的老油画全线飘红,第一代和第二代名家画作的价格也直线上升。第一代名家,以刘海粟、徐悲鸿、常玉、林风眠、颜文樑为代表,第二代以刘抗、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为代表,其中,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樑的油画作品市场流通量较少,南洋画派刘抗作品在市场流通中简直是一幅难求。
刘海粟是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动动中的风云人物,其大胆、充满个性的艺术主张与美术教育风格,对中国现代艺术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刘海粟油画朴实而豪放,多数收藏于刘海粟美术馆。在现代四大家中,他的油画作品流通量最小,也因此,近年来价格涨幅最大,2009 年、2010 年可谓一个高潮。2009 年12 月西泠拍卖上拍1931 年创作的《巴黎圣心院》《雪霁(卢森堡)》,估价为120 万至180 万元,前者以907.2 万元创价格纪录,后者拍出884.8 万元;1931 年作《裸女》油画2004 年12 月由上海东方以286 万元拍出,2010 年再现北京匡时拍场时,成交价1075.2 万元;1934 年作《圣扬而夫桥飞瀑》2005 年5 月香港苏富比释出时,价格仅191.2 万元港币,2010 年在北京匡时也拍出了571.2 万元。
徐悲鸿严谨的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教育方式奠定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基础。徐悲鸿年轻时名气就大,作品记录清晰,因此能够流通的油画作品有限。北京匡时副总经理尤永认为,“只要是徐悲鸿的油画真迹,现在市场上起步价不会低于一千万元。”2001 年香港佳士得秋拍,徐悲鸿的油画《风尘三侠》估价80 万至100 万港币,拍至664.5 万港币,当年创中国油画价格之最;2003 年11 月,1924 年作《浴》在广州嘉德以599.5 万元成交;2006 年北京翰海春拍,1940 年作《愚公移山》以3300 万元拍出;同年香港佳士得秋拍,1924 年作《奴隶与狮》5388 万港币成交;2007 年香港苏富比、佳士得春拍再以高价拍出两件,1939 年作《放下你的鞭子》以7200 万港币创徐悲鸿油画最高价,1939 年作《珍妮小姐画像》以2496 万港币成交。
第一代中的常玉缔造了华人油画“亿元”的新纪录,2011年5月30日,罗芙奥(香港)举行了“现代与当代艺术”专场拍卖,常玉的《五裸女》不负众望,以1.28亿港币(1.07亿人民币)的价格创造了华人油画价格新纪录,打破了不久前嘉德拍卖中陈逸飞《山地风》8165万人民币的中国油画拍场价格纪录,成为最高价的一幅华人油画。
稀少的数量抬高画作价格的同时,假画也泛滥成灾,行家认为第一代画家百万元以下的画作,购买时需要谨慎。第二代中的刘抗作品在市场上基本没有流通,而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领衔市场方向。1999 年中国嘉德秋拍时,吴冠中1974 年作《红莲》拍至132 万元。2005 年香港佳士得秋拍,1975 年作《景山公园白皮松》拍至919.2 万元。2006 年12 月,约创作于1973 年至1974 年的《长江万里图》油画长卷在北京翰海拍至3795 万元,去年秋拍此画的成交价改写为5712 万元。今年春拍,成交价超千万元的油画在十件以上,1980 年作《网师园》拍至5175 万元,1975 年作《木槿》拍至6325 万元。
赵无极、朱德群的作品目前主要市场仍在港台地区,近年刚刚开始进入内地,但未来肯定会内地有良好的市场行情。据雅昌艺术网的数据,2000 年以来赵无极作品上拍605 件,成交483 件,近50 件价超千万元,200 余件价格在百万元以上,内地成交价超过千万元的仅数件,其画价之高,惟吴冠中能比。2008 年11 月,香港佳士得上拍的1956 年作《向杜甫致敬》拍出了4546 万港币,为赵氏作品的最高价。朱德群1920 年生于安徽萧县,1955 年移居巴黎,专事抽象绘画的创作,因其成就突出,1997 年成为首位当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的终身院士的华裔。2006 年香港佳士得春拍,1960 年作品《红雨村白云舍》以2588 万港币成交,画价突破千万元。2009 年该公司秋拍,创作于上世纪90 年代的《雪霏霏》拍至4546 万港币。目前,精品价格在千万元级别,中档作品价格在数百万元。
新南洋画派的艺术价值
刘海栗等第一代中国名家油画价格已经由第一代的常玉确立了“亿元”油画的价值,不需要重新认定,只会在续拍的过程中进一步与国际大师价格接轨。第二代名家作品成交记录也不断刷新,向着“亿元”的目标发起一次次的挑战,“千万元”级别的队伍将不断壮大。刘抗作为南洋画派创始人,市场流通量极少,在私人收藏界是二代画家中第一个迈入“亿元”级别的画家。
新南洋画派创始人关铁军师承刘抗,与中国第三代画家共同成长,在南洋画派的影响下,主张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将本土意识和民族风贯穿于创作中,构建新美术体系,为区域本土美术的国际化和国际美术的本土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12年,新南洋画派作品在私人收藏界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奠定了新南洋画派在艺术上的价值。关铁军是最受海外华人市场推崇的画家之一,画作在华人圈得到充分认可,价格持续上涨,市场流通量可控,充分保证了收藏家的最高收益和回报。不仅成为南洋画派除刘抗外成交额最高的画家,而且与中国第二代画家的市场成交价格并驾齐驱,成为“千万”级别的领军人物,并且继续向着“亿元”级别发起挑战。
就市场而言,无论是20世纪油画先驱作品的价值,还是南洋画派和新南洋画派的艺术价值,一直被市场所低估。但从艺术史的发展脉络以及市场的属性和规律来看,这种艺术和市场不对称的现象必定是暂时的。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藏家对具有海外华人背景画家的研究不断深入,新南洋画派在未来必将支撑起更大的一片市场空间,成为世界原创油画的第一大派。
新加坡南洋画院油画创作室
专营中国美术大师刘海栗第三代、新加坡先驱画家暨南洋画派创始人刘抗第二代、新南洋画派创始人关铁军的原创作品;并签约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代表性及中坚力量的画家,是世界画坛上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画院,确保每一幅作品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打造世界原创油画第一品牌和世界原创书画中心。
同时,我们也为客户提供高档临摹油画、照片肖像油画、个性油画定制、名家原创油画,为您提供具有艺术收藏与投资升值的艺术精品。
您可以挑选世界名画供我们仿制;也可自己提供作品图案或照片,由我们来创作;也可以将自己或亲戚朋友的结婚照、生活照、全家福照片提供给我们,我们会以高雅的油画艺术将之完美地表现出来。